高一學生違規案例三層式解析
案例情境:
高一某位學生因經常違反學校規定,例如違規使用手機,遭導師懲處並嚴厲要求他不可再犯。該生感到壓力很大,回家跟家長訴苦,家長無法諒解,認為老師針對他的孩子。家長到學校興師問罪,向主任反應認為老師對待他的孩子不公。
對於高一生(15–16歲),常見的行為背景是:
SEL缺口
EF缺口
在這種狀況下,學生回家後傾向以「老師針對我」的方式向家長陳述,是因為他需要情緒支持,而不是客觀還原事件。
課堂與私下分離的溝通策略
避免當眾嚴厲警告,改成課後一對一談話:「我知道手機對你很重要,也可能有正當用途,但上課時若頻繁使用,會影響你和同學的學習。我想和你一起找到一個方法,讓你能兼顧使用和遵守規定。」
結合 SEL/EF 的行為契約
建立「行動載具使用約定表」:
目標行為
我選擇的策略
檢核方式
老師每日檢查記錄,連續達成3天可獲得口頭表揚。
與家長的合作對話腳本
當家長帶情緒來校時,可採「三明治溝通法」:
後續追蹤